我的小团队是居家办公,所以经常用一些"云仪式"来培(促)养(进)感(合)情(作),像互投美食照片啦,互相分享今天喝了啥咖啡,看 / 听了啥播客这都是老节目了。
从今年春天开始,我们又新增了一个固定主题,那就是——云散步,交换每天下楼散步的风景照片。
喏 ~ 你们看看,这是什么浪漫姐妹情� �
半年后,有个小伙伴感叹了一句:"下楼散步这个行动真的是强推,遇到问题,下楼走走,回来就是一个新的我"。
我自己就是实打实的"散步受益者",这"金句"一出,我不得把走路的好处认认真真交代一下。
可能有人会说,啊 ? 下个楼散个步有这么神奇吗?
走路谁不会啊?但走路好无聊啊,走了半天也没消耗多少热量啊。
那就给大家推荐一本有趣的小书吧,搭配它,保证让大家都爱上走路!书名就叫——《我被行走治愈了》。
图源:自己拍的
01
12 分钟养生大法
比起撸铁、跳操跳绳,排球网球羽毛球,走路散步听起来也……太不酷了吧。
但别看就是两腿一迈,其实这动作可厉害了。
人走路时,需要调动全身所有的肌肉和骨骼,来完成一连串的动作,这其中涉及身体的平衡、协调、力量,以及众多神经元的运作;
经常步行,有提升工作效率,逆转糖尿病、抵御心脏病、预防癌症、降低血压、减轻体重、对抗抑郁焦虑等诸多好处。
还有一个研究追踪了一群人在跑步机上一边走路一边办公,一年之后,发现被试者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都得到了提升,原理就是因为从大腿流向大脑的血液流通速度提升,脑子就更灵活了。
这也解释了,为什么同事会说,出门走走,脑子变灵光,创意和灵感大爆发,之前卡壳儿的问题突然也迎刃而解了。
然后我还真去搜了一下跑步桌,这是贝克汉姆夫人踩着恨天高在跑步机上工作� �
图源:网络
心心念念想着减肥的朋友,肯定更关心,走路能瘦吗?走多久能瘦?
那必须能啊,每天晚饭后,只要能够散步 20-30 分钟,就能显著促进晚餐的消化代谢,积少成多可不就瘦了。
我自己猛吃不胖的一个小习惯,也就是时间不赶,天气 OK,2 公里以内我都不坐交通工具,而是选择走路的。
再送大家一个冷知识,如果你习惯在十六七度左右的微冷天气散步 2 小时,腿部会生出帮助身体燃脂的棕色脂肪。
突然一下子理解了常年穿短裙的日韩女生为啥那么瘦了� �(不是建议)
总结下来,习惯多走路,不仅可以瘦下来,还可以帮我们"赚钱"、"攒寿命 " 啊!
既然这么神奇,那需要每天抽出时间把微信步数刷它个 2w 步起才有效吗?
不不不,冷知识又来了——每抽出任意 12 分钟去走路,就可以改变人体血液中 522 种代谢物的水平,调节心肺功能,也会影响大脑神经元。
了解了这些,我们再来聊聊,走路太枯燥了怎么破?
首先,我们不妨就试着和作者一样,把"行走"两个字换成:
山间徒步、林中漫步、赤足行走、逆向行走、在月光下行走、沿河而行、和朋友咖啡漫步,呀!是不是一下子就有趣多了呢?
书里还介绍了 52 种不同的行走方法,每一章后面都还配了准备清单,每周安排一种的话,足够我们用一年。
不得不说,我是蛮佩服作者的,得是多热爱生活的人啊!才会把行走这么平凡的事情,讲得那么浪漫呢� �。
02
这样走
有意思还事半功倍
爱上走路的第一步,就是走得更健康,更舒服。
如果一天只出去走一次,那绝对推荐早上。无需太久,10 分钟便已足够,也不要因为天气恶劣就放弃出行,因为即使早晨日光昏暗、天空多云,室外也比室内要亮得多。
接下来我就提取这本书里几个比较容易做到的小贴士跟大家分享。
1. 改善步态
第一个想跟大家说的,就是用正确的姿势行走。
据说,只要观察一个人的步态,就能看出这个人的大脑健康状况,预知未来可能患有某些疾病的概率,咱先不去拷问这个研究到底靠不靠谱哈,但真心推荐大家试试作者推荐的发力方式,会让走路变得更轻松、走得更久。
具体方法:
身体直立,拉长并伸直颈部,想象有一根绳子把人往上提,两肩自然向后拉;
记得用后脚发力,并且利用腿部后侧的肌肉;
走路时,脚跟、脚掌、脚尖依次离地,利用所有的脚趾推动身体向前;
在走路过程中,提升肋骨和下脊柱,激活腹部肌肉,以身体核心部位创造运动空间;
从肩部发力,自由摆动双臂,用肘部推动身体向前。
太复杂了?可以直接看汤姆猫的示范� � � �
图源:B 站
2. 面带微笑
这个也够简单吧,澳大利亚南澳大学 2020 年的一项研究已经证实,简单的微笑(无论多么勉强)就能让人变得更积极乐观。
因为人一笑,大脑也会受到刺激,释放出更多让人更积极向上的神经递质,改善情绪。
在小区或家附近散步的时候,遇到邻居或陌生人微微一笑,(好吧,虽然这一点对 i 人来说有点为难了,但自己对自己笑一个,还是可以做到的。� �)
我最近就有一次亲身体会� �
3. 配合 5:5 呼吸法,哼唱着散步
走路时用鼻呼吸,闭上嘴巴,放松舌头和脸部,吸气五秒,再呼气五秒,如此反复,这就叫这 5:5 呼吸法,持续几分钟,就已经算一种深度放松的方式了。
因为我们的鼻腔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病原体、过敏原或其他有害物质,而产生一氧化氮,来增加肺部的血流量,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。(一氧化氮对细菌、病毒、真菌有消毒的作用,可以降低感冒或肺炎等肺部感染的概率。)
如果方便的话,还可以边走边哼唱,人一哼唱时,身体会自动进入"休闲模式",而且这个过程产生的一氧化氮又是普通呼吸时的 15 倍!是不是特别神奇!
这里我忍不住再插入书里提到的一个名人小故事。
著名的哲学家康德,每天傍晚五点会准时出门散步,有多准呢,当地人用他出门的时间来调时钟。
因为害怕聊天的时候会无意中用嘴吸气,他拒绝与其他人一起散步,在 18 世纪至 19 世纪初,人均寿命并不高的时候,他活了近 80 岁。说不定就和这个奇怪的小癖好有关。
4. 多闻闻,平淡的散步也会变有趣
在我们各种感官中,嗅觉是最不被重视的一个,但有很多研究表明,嗅觉丧失与抑郁症、精神分裂症、癫痫等疾病有关联,这不仅仅是发生在老年人身上,嗅觉和肌肉一样,如果长期不调用,也很可能减弱。
作者自己就是在感染肺炎并失去嗅觉又终于恢复之后,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嗅觉漫步的。
有一次,她沿着小镇上的一条小径追寻沿途的气味,她闻到了:潮湿的树叶味,柴油味,公交车的气味,泥土味、剃须香氛,旧衣服味等等,在一呼一吸间,各种感觉重新流入身体里,她发现,自己长期以来的压力,也逐渐变得轻盈。
图源:影视剧截图
那怎么练习呢?
出门前多喝水,然后找一个开阔的空间,利用耳朵和眼睛寻找气味来源;
尝试像作者一样写写当天的气味笔记;
经常闻闻肘窝缓解嗅觉疲劳(没错,是肘窝,想知道为啥?去书里看看哦)
这样每天进行 3 次嗅闻训练,6 周就能让部分人重获嗅觉,还能增厚大脑皮层、改善记忆。
03
走路,可以玩得有多花?
既然行走是这么好的事,怎么能不带着孩子呢!?
孩子变"懒"、情绪暴躁、总喊"无聊",等种种问题,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身体的感受力变迟钝了。长期待在室内,也没有合理的情绪缓冲空间,就更容易不快乐。
这本书里有非常多的 idea 帮助我们和孩子恢复身体觉知,可以说把行走这件小事玩出了花,这里也推荐三个最简单的。
1. 雨天更适合出去玩
在我潜意识里,好像雨天就该待在家里,作者在书里却强烈推荐大家趁着雨天去散步。
平日里再寻常不过的树木,在雨中就换了一个样子,"树干闪闪发光,树叶熠熠生辉";
在雨中散步,植物的嫩叶和花瓣,在雨中也变得更加晶莹剔透,"几近半透明,每一条脉络、每一个标记都变得清晰可见";
所有花朵、枝丫和带绒毛的小草,都在雨水的作用下变换着形状,"随着水流昂首而后又低头"。
带着小 D 去徒步的时候,我也发现,雨天山上才有水可以玩;
这种和平日里有巨大反差的环境,让五官接触更多反差大的事物来让身体重新开机。
做好以下准备,烦人的江浙沪梅雨季节,我再也不怕你了!
2. 光脚踩泥巴,心情就能平静
哈哈!小猪佩奇的 bgm 响起来了没 ~
已经不止一位朋友给我推荐过光脚踩泥巴的"疗效"了,这本书里也提到,光个脚踩一踩泥地,能接触到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土壤,这对肠道和心理健康都有好处。
因为土地里,有一种名为"母牛分枝杆菌"的土壤细菌, 这种微生物能让小鼠的大脑产生 5- 羟色胺(一种能让人感到愉悦的激素)。
湿润的土壤中还能提取到一种名为"土臭味素"的物质,能让人产生平静的感受,据说,这是因为它让人类先祖意识到了自己附近有水和肥沃的土壤,可以暂时安心生活。土臭味素是象征着生存的气味。
当然,除了双脚踩在泥地里,还可以趁机把手探入泥土里,深呼吸,让肺里充满泥土的芬芳,有机会接触到的话,让它多停留一会,别急着把它洗掉。
3. 反着走,让注意力重新回到身体
正向行走,实在太容易也太熟悉了,所以很容易忽略身体的变化而忍不住让意念乱飞。
但倒着走就不一样了,没有了眼睛的引导,我们必须将全部注意力放在身体上,这个过程中,身体的其他感官也开始发挥作用。
比如,我们会更敏锐地感知身体在空间中的移动,会感受到脚趾对地面的抓力、每只脚的运动过程,以及风吹来的方向 .....
不知不觉快 4000 字了,我要打住了。
本来想介绍最最有意思的,给大家直接尝试,结果写的时候发现,这本书我折页就折了一大半!有意思的可太多了啊!
其他走路的"花活儿",给大家看个目录过过瘾吧!总共 52 种行走方法,很适合像"拆盲盒"一样去阅读,然后去试试,简单重复的生活好像也被点亮了。
这种低成本养生我真的要大大推广,所以直接把书的购买链接放下面了,需要的直接点下方图片收回家吧� �
正在团
� � 省妈桌游
� � 暑假抓阅读阅:看这套书
� � 暑假研学营 | 把娃扔到这,回家变全班最博学娃
大 J 叨叨叨
我们小分队已经去了一趟无锡阳山了,发个桃子图馋馋你们。如果你们也好这一口,记得预约直播哦
尚竞配资-股票配资中心网站-配资平台最新-好股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